鸲[姬]鶲

Ficedula mugimaki   Temminck
   

  44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雄性成鸟(春羽) 上体包括两翅及尾等均黑色,头的侧面在眼的后上方,有一短形白色眉纹;两翅的内侧中覆羽和大覆羽均白, 形成一个显著白块斑;飞羽黑褐色, 内侧次级飞羽,外缘以白色;尾羽除中央一对外,均具白色羽基。颏、胸和前腹栗红,后腹浅淡;尾下覆羽为淡棕黄色白色;两胁及腋羽浅黄;翅下覆羽黄白色。
雌性成鸟 上体包括两翅和尾,均橄榄灰褐色。眼上无眉纹;眼先及眼周淡黄褐色;翅上的大覆羽均具白端, 并成一条狭窄横带。下体的颏、胸和前腹等均淡橙黄色,远不如雄鸟那样深浓; 后腹和尾下覆羽白,稍沾黄色。
虹膜暗褐;嘴黑;跗蹠褐色。
   量衡度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4) 13.0 约132 8.0 72.5 50.8 15.7
--- --- --- (69-74) (46.5-51.4) (15.2-16)
♀♀(5) 11.3 约121 8.5 68.7 48.9 15.3
       (11-12) --- (7.5-8.8) (67.5-70.1) (42.4-53) (14.5-15.5)

鉴别特征

雄鸟眼后上方有一短形白眉纹;下体栗红, 后腹转白。雌鸟上体几为橄榄灰褐色, 无白色眉纹。下体羽色较雄鸟浅淡。

大小

   量衡度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4) 13.0 约132 8.0 72.5 50.8 15.7
--- --- --- (69-74) (46.5-51.4) (15.2-16)
♀♀(5) 11.3 约121 8.5 68.7 48.9 15.3
       (11-12) --- (7.5-8.8) (67.5-70.1) (42.4-53) (14.5-15.5)

生物学

平时栖息于山林中或平原地区的小丛林间,避离大面积的密林,在红松林及红松为主的混交林中亦常遇见到。常在树林间作短距离飞行,急速而漂泊不定。 在地上或树枝上觅食. 鸣声短促而平淡,颇似树木相檫的声音, 老雄鸟叫声很长,而且往往联成一串。据郑作新等 (1958) 于1953年在河北昌黎剖检2个鸟胃的结果。全部都是昆虫,其中以蚂蚁为最多,约占总食量的50%,其次为鞘翅目的异色瓢甲和蛾类的幼虫等。郑作新等 (1961) 于1955-1957年间在湖南剖检了12个鸟胃,其中主要食物为昆虫,包括鞘翅目,蝶类和蜂类等, 在春冬之际,还兼食了一些植物质。
傅桐生等 (1984) 于1964年和1980年曾先后得到4个巢。从筑巢地看,多在落叶松和云山树上。巢址周围较开阔,郁闭度在0.4左右。周围2m之内为落叶松,下木很少,苔藓和蕨类植物丰富,并覆盖地面。巢多筑于树枝杈间或侧枝上,距地高3-11m。巢为碗状,编织精致; 巢的外壁为松枝并杂以松罗和松针,其内垫有兽毛。4个巢的平均大小为外径8-9 x 9-10.3 mm, 内径为6 x 6.5 mm ;高5-7, 深3-3.5 mm。每窝有卵5-6枚。卵淡绿沾灰色, 表面具不清晰的淡褐色块斑和点斑,钝端尤甚。7枚卵的平均大小为15.7-17.6 x 12.5-13 mm,卵重(1枚)为1.24 g。

生境信息

平时栖息于山林中或平原地区的小丛林间,避离大面积的密林,在红松林及红松为主的混交林中亦常遇见到。常在树林间作短距离飞行,急速而漂泊不定。 在地上或树枝上觅食. 鸣声短促而平淡,颇似树木相檫的声音, 老雄鸟叫声很长,而且往往联成一串。据郑作新等 (1958) 于1953年在河北昌黎剖检2个鸟胃的结果。全部都是昆虫,其中以蚂蚁为最多,约占总食量的50%,其次为鞘翅目的异色瓢甲和蛾类的幼虫等。郑作新等 (1961) 于1955-1957年间在湖南剖检了12个鸟胃,其中主要食物为昆虫,包括鞘翅目,蝶类和蜂类等, 在春冬之际,还兼食了一些植物质。
傅桐生等 (1984) 于1964年和1980年曾先后得到4个巢。从筑巢地看,多在落叶松和云山树上。巢址周围较开阔,郁闭度在0.4左右。周围2m之内为落叶松,下木很少,苔藓和蕨类植物丰富,并覆盖地面。巢多筑于树枝杈间或侧枝上,距地高3-11m。巢为碗状,编织精致; 巢的外壁为松枝并杂以松罗和松针,其内垫有兽毛。4个巢的平均大小为外径8-9 x 9-10.3 mm, 内径为6 x 6.5 mm ;高5-7, 深3-3.5 mm。每窝有卵5-6枚。卵淡绿沾灰色, 表面具不清晰的淡褐色块斑和点斑,钝端尤甚。7枚卵的平均大小为15.7-17.6 x 12.5-13 mm,卵重(1枚)为1.24 g。

国外分布

西伯利亚东部地区, 从东阿尔泰山脉经贝加尔湖地区, 到远东部分萨哈林岛南部, 蒙古(繁殖鸟,旅鸟),在马来西亚, 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(冬候鸟)。

国内分布

新疆(阿尔泰、昌吉、准噶尔盆地)、黑龙江(大兴安岭、小兴安岭)、吉林(长白山、延边、吉林市、长春)、辽宁(丹东、朝阳)、内蒙古(呼伦贝尔)(繁殖鸟,旅鸟)、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南、福建、四川康定、云南(旅鸟)、广西、广东、海南、香港和台湾(冬候鸟, 旅鸟)。